当前位置:首页>>校园要闻

校园要闻

学校召开第九届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会

发布时间:2020-11-24

11月23日,我校第九届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会暨本学期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在中山校区图书馆一层多功能厅举行。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党委常委、副校长牛春雨,学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招生办)、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实验中心、临床实践教学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系)、附属医院、实习基地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和受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临床实践教学部负责人主持。

CW9A6375_副本.jpg

会上,各附属医院、学院(系)代表作了工作经验交流,从疫情防控、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整合、教书育人、医教协同、基地建设、课程思政等方面介绍了本科临床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就新时代本科临床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会议对在2019年度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中涌现出的13个优秀教研室(含优秀实习基地)、11名优秀管理工作者和9名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

翟海魂在讲话中指出,各附属医院、学院(系)临床教学工作者秉承奉献精神和教育情怀,为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广大临床教学工作者表示感谢。他指出,我校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上级对我校改革发展工作的肯定和激励,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河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强调,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做到“所有人都有育人责任、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环境都有育人元素”,深化“三个老师”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三全育人工作;要始终把课程思政作为教育的应有之义,深刻理解“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学科属性,坚持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相统一,注重从学科史、学科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把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贯穿到医学教育中;要始终牢记大学医院的职责使命,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教学医院的重要职责,把教学工作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各医院要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工作,学校各部门要为医院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校区与医院、基础与临床协同发展;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规律,以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课程整合试点实施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牛春雨在讲话中对近两年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本科临床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安排和部署了今后的主要工作。他强调,临床教学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以新医科为统领,深化医教协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一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他强调,要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人文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医学人才能够顺利走向临床岗位;要强化教学基地的临床教学主体职能,不断探索完善医教协同机制,形成以医助教、以教促医、医教相长、协同发展的新局面;要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顺应新形势,找准新定位,深化临床教育教学改革;要健全和完善临床教学工作管理办法、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以及临床实施队伍建设和管理等管理制度,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标准化和同质化;要加快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要建设高标准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实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方法。

 

供稿、摄影:临床实践教学部

编辑:宣传部

版权所有: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河北医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学校召开第九届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会

2020.11.24

11月23日,我校第九届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会暨本学期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在中山校区图书馆一层多功能厅举行。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党委常委、副校长牛春雨,学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招生办)、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实验中心、临床实践教学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系)、附属医院、实习基地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和受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临床实践教学部负责人主持。

CW9A6375_副本.jpg

会上,各附属医院、学院(系)代表作了工作经验交流,从疫情防控、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整合、教书育人、医教协同、基地建设、课程思政等方面介绍了本科临床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就新时代本科临床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会议对在2019年度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中涌现出的13个优秀教研室(含优秀实习基地)、11名优秀管理工作者和9名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

翟海魂在讲话中指出,各附属医院、学院(系)临床教学工作者秉承奉献精神和教育情怀,为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广大临床教学工作者表示感谢。他指出,我校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上级对我校改革发展工作的肯定和激励,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河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强调,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做到“所有人都有育人责任、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环境都有育人元素”,深化“三个老师”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三全育人工作;要始终把课程思政作为教育的应有之义,深刻理解“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学科属性,坚持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相统一,注重从学科史、学科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把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贯穿到医学教育中;要始终牢记大学医院的职责使命,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教学医院的重要职责,把教学工作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各医院要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工作,学校各部门要为医院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校区与医院、基础与临床协同发展;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规律,以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课程整合试点实施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牛春雨在讲话中对近两年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本科临床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安排和部署了今后的主要工作。他强调,临床教学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以新医科为统领,深化医教协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一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他强调,要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人文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医学人才能够顺利走向临床岗位;要强化教学基地的临床教学主体职能,不断探索完善医教协同机制,形成以医助教、以教促医、医教相长、协同发展的新局面;要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顺应新形势,找准新定位,深化临床教育教学改革;要健全和完善临床教学工作管理办法、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以及临床实施队伍建设和管理等管理制度,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标准化和同质化;要加快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要建设高标准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实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方法。

 

供稿、摄影:临床实践教学部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