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栏>>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在防疫一线做流调:疫情给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

发布时间:2021-01-17

曾几何时,社会上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颓废,不知进取,缺乏担当,就连学校的老师们有时候也感叹孩子们的稚嫩、肤浅;也有老师抱怨本科实习流于形式,难以保证实际效果;还有老师认为课程思政教育难以推进,说教过于生硬,与课程难以融合。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也确实在一定程度困扰着高校教师们,我们以前通过各种探讨、尝试,都未能较好地解决,哪怕是部分的解决,也是较难的。

 2021年元旦刚过,石家庄市新冠肺炎疫情反扑重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考验,在抗疫这场大考面前,公卫学院的志愿者行动及时展开,共计六十名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投身到各级疾控中心的抗疫战斗。做为一名带队教师,这些天来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懂事了,成长了,真正开始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与担当,我们期盼已久的教育效果,神奇般地出现了。反思这个过程,我觉得志愿者行动对本科实习、课程思政教育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面对疫情的考验,使命的召唤,近70名研究生、五年级本科生志愿者在收到号召后一个小时内报名,三个小时后第一批志愿者已经出发,第二批当晚出发,第三批次日出发!到达工作岗位后,我们与疾控中心的业务科室进行了业务分组、工作对接,没有过多的寒暄客气,都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我们的研究生、本科生到达工作岗位后,有的负责病例信息审核、汇总,有的负责密接人员信息汇总,有的负责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结果汇总,有的负责分配调查任务,有的负责填写协查书,有的负责电话流调,还有的跟随老师去现场消杀、隔离及流调,工作大幕就这样一下子就拉开了。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孙鹏昊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第一次现场消杀作业后,编写了详细的工作要点,发给同学们作参考,同时他写道“到了现场,我感受到了群众的恐慌,尤其是看到穿隔离衣、开着救护车的我们。看到他们惶恐的表情,压抑的情绪,更坚定了我战胜疫情的渴望与决心”。2018级学硕张文迪写下了自己做流调的心得“我们平常在新闻中看到的每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的背后都是通过无数次的沟通,无数次的核实才能呈现在读者面前。这背后是庞大的工作量。面对误解,我们耐心解释面对有效信息不足我们耐心引导面对受访人员对病毒的恐惧,我们积极鼓励安抚。在支援抗疫的这些天中,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直支撑着我面对困难的支柱经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这几天来,同学们已经顺利成为疾控一线工作的排头兵,承担了重要职责。现在的工作内容,比平时教学实习又多了紧张、激烈、争分夺秒,可以说是强化版的实习。疫情是考验,也是机遇,快速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技能、认识水平,没有志愿者行动,我们无法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在承担起工作职责的同时,同学们也展现出了河北医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同学们在进入疾控中心、宾馆时顺序排队,耐心接受体温检测、登记,安静有序,谦和有礼。在工作时全心投入,凝神聚力,一丝不苟。在餐厅,在路上都一字排队,昂首挺胸,不耽搁、不聊天,成为路上的一道风景线。头一天中午到达时,很多同学没有进餐,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没人抱怨,没人喊饿。晚上在宾馆办理住宿时,由于接待人员隔离无法到岗,办理手续用时一个多小时,同学们尽管十分疲惫,不吵闹,保持姿态,保持风度。在宾馆入住后,安静懂礼,不串房间,不搞聚会,各自学习,早上起床后自己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宾馆老板知道我们是河北医科大学的学生后,直翘大拇指,直说河北医科了不得,培养了高素质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到河北医大读书。

在紧张工作之余,同学们也不忘及时总结,写下工作心得,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思索,在总结,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这次志愿者行动达成了我们一直想要的教育效果。2016级预防医学的屈永鑫写道“随着工作的慢慢上手以及对流调工作了解的深入,见证了公卫人于疫情的付出,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明确。”2016级预防医学孙宏玥写道“在疾控中心工作的这几天,是我初入社会的阶段,知晓了如何将课本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比如与疫情最为相关的流行病学,课本上的原理在此次疫情中都能够找出,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2019级学硕姜涛写道“疫情出现,人员告急,作为公卫人,奔赴前线,义不容辞。选择公卫,我亦无怨无悔。望家中父母放心,我河北必将胜利。我等公卫人,亦必将凯旋!”2018级学硕马世涛写道“虽然日常工作很繁忙,但看到我们学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感到很骄傲,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相信有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这场战役,我们一定必胜!”

随着疫情的进展,工作的细化,越来越多的同学工作到凌晨,但早上所有同学一起起床,匆忙收拾一下,又投入工作了。同学们面对艰巨的任务不抱怨、不松懈,用惊人的毅力和态度对待工作,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诠释,也是对“明德博学,行方智圆”校训的实践。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勇立潮头,方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抗疫志愿者行动中,同学们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完成了人生的升华,达到了人生新的高度。在专业上,同学们也在积极思考,融合课本知识与疾控实践,边干边想,边干边总结,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是单纯课堂教学无法带来的效果。

这次志愿者行动还在进行,我们的团队会继续战斗在疾控战线,不懈努力,坚持到底,为战胜疫情,恢复石家庄往日神采作出我们的贡献。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志愿者行动点亮了同学们的内心,带来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对于课堂教学,对本科实习、课程思政教育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可以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同行们积极关注志愿者行动,带头实践志愿者行动,对于完成教育目标,必定大有助益。


(稿件由公共卫生学院宋波老师提供)

编辑:宣传部


版权所有: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河北医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在防疫一线做流调:疫情给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

2021.01.17

曾几何时,社会上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颓废,不知进取,缺乏担当,就连学校的老师们有时候也感叹孩子们的稚嫩、肤浅;也有老师抱怨本科实习流于形式,难以保证实际效果;还有老师认为课程思政教育难以推进,说教过于生硬,与课程难以融合。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也确实在一定程度困扰着高校教师们,我们以前通过各种探讨、尝试,都未能较好地解决,哪怕是部分的解决,也是较难的。

 2021年元旦刚过,石家庄市新冠肺炎疫情反扑重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考验,在抗疫这场大考面前,公卫学院的志愿者行动及时展开,共计六十名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投身到各级疾控中心的抗疫战斗。做为一名带队教师,这些天来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懂事了,成长了,真正开始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与担当,我们期盼已久的教育效果,神奇般地出现了。反思这个过程,我觉得志愿者行动对本科实习、课程思政教育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面对疫情的考验,使命的召唤,近70名研究生、五年级本科生志愿者在收到号召后一个小时内报名,三个小时后第一批志愿者已经出发,第二批当晚出发,第三批次日出发!到达工作岗位后,我们与疾控中心的业务科室进行了业务分组、工作对接,没有过多的寒暄客气,都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我们的研究生、本科生到达工作岗位后,有的负责病例信息审核、汇总,有的负责密接人员信息汇总,有的负责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结果汇总,有的负责分配调查任务,有的负责填写协查书,有的负责电话流调,还有的跟随老师去现场消杀、隔离及流调,工作大幕就这样一下子就拉开了。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孙鹏昊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第一次现场消杀作业后,编写了详细的工作要点,发给同学们作参考,同时他写道“到了现场,我感受到了群众的恐慌,尤其是看到穿隔离衣、开着救护车的我们。看到他们惶恐的表情,压抑的情绪,更坚定了我战胜疫情的渴望与决心”。2018级学硕张文迪写下了自己做流调的心得“我们平常在新闻中看到的每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的背后都是通过无数次的沟通,无数次的核实才能呈现在读者面前。这背后是庞大的工作量。面对误解,我们耐心解释面对有效信息不足我们耐心引导面对受访人员对病毒的恐惧,我们积极鼓励安抚。在支援抗疫的这些天中,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直支撑着我面对困难的支柱经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这几天来,同学们已经顺利成为疾控一线工作的排头兵,承担了重要职责。现在的工作内容,比平时教学实习又多了紧张、激烈、争分夺秒,可以说是强化版的实习。疫情是考验,也是机遇,快速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技能、认识水平,没有志愿者行动,我们无法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在承担起工作职责的同时,同学们也展现出了河北医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同学们在进入疾控中心、宾馆时顺序排队,耐心接受体温检测、登记,安静有序,谦和有礼。在工作时全心投入,凝神聚力,一丝不苟。在餐厅,在路上都一字排队,昂首挺胸,不耽搁、不聊天,成为路上的一道风景线。头一天中午到达时,很多同学没有进餐,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没人抱怨,没人喊饿。晚上在宾馆办理住宿时,由于接待人员隔离无法到岗,办理手续用时一个多小时,同学们尽管十分疲惫,不吵闹,保持姿态,保持风度。在宾馆入住后,安静懂礼,不串房间,不搞聚会,各自学习,早上起床后自己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宾馆老板知道我们是河北医科大学的学生后,直翘大拇指,直说河北医科了不得,培养了高素质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到河北医大读书。

在紧张工作之余,同学们也不忘及时总结,写下工作心得,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思索,在总结,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这次志愿者行动达成了我们一直想要的教育效果。2016级预防医学的屈永鑫写道“随着工作的慢慢上手以及对流调工作了解的深入,见证了公卫人于疫情的付出,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明确。”2016级预防医学孙宏玥写道“在疾控中心工作的这几天,是我初入社会的阶段,知晓了如何将课本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比如与疫情最为相关的流行病学,课本上的原理在此次疫情中都能够找出,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2019级学硕姜涛写道“疫情出现,人员告急,作为公卫人,奔赴前线,义不容辞。选择公卫,我亦无怨无悔。望家中父母放心,我河北必将胜利。我等公卫人,亦必将凯旋!”2018级学硕马世涛写道“虽然日常工作很繁忙,但看到我们学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感到很骄傲,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相信有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这场战役,我们一定必胜!”

随着疫情的进展,工作的细化,越来越多的同学工作到凌晨,但早上所有同学一起起床,匆忙收拾一下,又投入工作了。同学们面对艰巨的任务不抱怨、不松懈,用惊人的毅力和态度对待工作,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诠释,也是对“明德博学,行方智圆”校训的实践。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勇立潮头,方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抗疫志愿者行动中,同学们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完成了人生的升华,达到了人生新的高度。在专业上,同学们也在积极思考,融合课本知识与疾控实践,边干边想,边干边总结,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是单纯课堂教学无法带来的效果。

这次志愿者行动还在进行,我们的团队会继续战斗在疾控战线,不懈努力,坚持到底,为战胜疫情,恢复石家庄往日神采作出我们的贡献。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志愿者行动点亮了同学们的内心,带来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对于课堂教学,对本科实习、课程思政教育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可以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同行们积极关注志愿者行动,带头实践志愿者行动,对于完成教育目标,必定大有助益。


(稿件由公共卫生学院宋波老师提供)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