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在呼吸道的定位分布及其引发呼吸道损伤/适应性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1-05-18

时间:2021年5月23日  下午3:00-5:00

地点:公共卫生学院3楼会议室

主讲人:丁文军

主讲人简介:

丁文军教授,1988年和1996年在同济医科大学分别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日本山梨县环境科学研究所任STA特别研究员。2001-2002年在日本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任协力研究员。2002-200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6-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系常务副主任。2007-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12-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总支书记。2015-至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命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长。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973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海外创新团队项目1项、环保部公益专项2项、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已在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Stem Cells、Chemosphere、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Apoptosis、Toxicology in vitro、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PLos On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篇,被引用900多次。主编《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化学第一分册)》、《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化学第二分册)》、《国内外化学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排序比较研究》和《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生物分册)》4部等。担任国家环保部环境与健康顾问组专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分会常务理事;Heliyon、PLos One、《神经药理学报》、《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环境与职业医学》、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y编委。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上作会议报告和研讨会上重点发言。

研究兴趣:从事环境与健康、糖尿病研究,主要包括:(1)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分析及其过渡金属、有机物等组分的源解析和人群暴露风险评价;(2)可吸入颗粒物和人工合成纳米颗粒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的细胞毒性及信号调控网络;(3)天然活性产物和钒化合物改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分子作用机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佩优秀教师奖(201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2012年)。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

承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河北医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学术预告: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在呼吸道的定位分布及其引发呼吸道损伤/适应性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

2021.05.18

时间:2021年5月23日  下午3:00-5:00

地点:公共卫生学院3楼会议室

主讲人:丁文军

主讲人简介:

丁文军教授,1988年和1996年在同济医科大学分别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日本山梨县环境科学研究所任STA特别研究员。2001-2002年在日本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任协力研究员。2002-200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6-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系常务副主任。2007-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12-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总支书记。2015-至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命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长。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973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海外创新团队项目1项、环保部公益专项2项、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已在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Stem Cells、Chemosphere、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Apoptosis、Toxicology in vitro、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PLos On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篇,被引用900多次。主编《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化学第一分册)》、《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化学第二分册)》、《国内外化学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排序比较研究》和《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生物分册)》4部等。担任国家环保部环境与健康顾问组专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分会常务理事;Heliyon、PLos One、《神经药理学报》、《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环境与职业医学》、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y编委。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上作会议报告和研讨会上重点发言。

研究兴趣:从事环境与健康、糖尿病研究,主要包括:(1)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分析及其过渡金属、有机物等组分的源解析和人群暴露风险评价;(2)可吸入颗粒物和人工合成纳米颗粒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的细胞毒性及信号调控网络;(3)天然活性产物和钒化合物改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分子作用机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佩优秀教师奖(201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2012年)。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

承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