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园要闻

校园要闻

我校张英泽院士主持召开第701次香山科学会议

发布时间:2021-05-18

5月14日-15日,第70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张英泽院士与曹永平教授、关振鹏教授、胡宝洋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香山会议 张英泽1_副本.jpg

会议以“老年骨关节病发病机理与早期干预”为主题,围绕“老年骨关节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理”“老年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阶梯防治问题”和“老年骨关节病中的前沿交叉”三个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香山会议张英泽2_副本.jpg

我校张英泽院士首先在会上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和阶梯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题作主题评述报告。着重指出力学因素是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倡根据分级展阶梯治疗,结合国情特点开展多种治疗方式,避免过度手术。各部门领导和学界专家对报告内容高度认同,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随后会议根据三个中心议题,邀请了全国顶尖学者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学术报告。在“老年骨关节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理”中心议题中,关振鹏教授作了题为“老龄社会提出挑战 科技菁英共论革新”的中心评述报告,随后余家阔教授、吕厚山教授、詹思延教授、陈棣教授分别以“老年运动医学与骨关节病的几点思考”“老龄社会的到来对骨关节病防治的挑战”“如何在老年骨关节病研究中建立队列共享平台”“骨关节病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展望”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

在“老年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阶梯防治问题”中心议题中,欧阳宏伟教授作了题为“骨关节病分型和诊疗研究”的中心评述报告,唐小利教授、黄烽教授、童培建教授、陈红教授和翁习生教授分别以“赋能技术在骨关节病应用的态势分析”“老年骨关节炎的慢病管理与康复锻炼探讨”“中医药在骨关节炎早期防治中的前景与展望”“干细胞移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效果”和“从全球不同国家骨关节病的常用诊断标准比较来看早期诊断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

最后,在“老年骨关节病中的前沿交叉”议题中,由胡宝洋教授作中心议题评述报告,题为“干细胞与骨软组织再生的关系及器官打印的未来”,随后蒋青教授、胡磊教授、侯志勇教授、邓旭亮教授、王鲁宁教授、朱强教授分别以“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骨科机器人在骨关节病治疗中的展望”“骨折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病的影响及如何早期防治”“材料磁电微环境促进骨缺损修复”“可降解锌合金在多尺度骨缺损修复中的优势”“AI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融合的智能诊疗决策研究-尤其在骨科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价值”为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经过开放式讨论,与会专家对骨关节炎已有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剖析了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进一步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积极寻求骨关节炎领域未来更多样的发展方向。会议共识和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卫健委和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香山科学会议由科技部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是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最高级别闭门研讨会,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并为学科和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供稿、摄影:第三医院

编辑:宣传部

版权所有: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河北医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我校张英泽院士主持召开第701次香山科学会议

2021.05.18

5月14日-15日,第70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张英泽院士与曹永平教授、关振鹏教授、胡宝洋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香山会议 张英泽1_副本.jpg

会议以“老年骨关节病发病机理与早期干预”为主题,围绕“老年骨关节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理”“老年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阶梯防治问题”和“老年骨关节病中的前沿交叉”三个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香山会议张英泽2_副本.jpg

我校张英泽院士首先在会上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和阶梯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题作主题评述报告。着重指出力学因素是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倡根据分级展阶梯治疗,结合国情特点开展多种治疗方式,避免过度手术。各部门领导和学界专家对报告内容高度认同,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随后会议根据三个中心议题,邀请了全国顶尖学者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学术报告。在“老年骨关节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理”中心议题中,关振鹏教授作了题为“老龄社会提出挑战 科技菁英共论革新”的中心评述报告,随后余家阔教授、吕厚山教授、詹思延教授、陈棣教授分别以“老年运动医学与骨关节病的几点思考”“老龄社会的到来对骨关节病防治的挑战”“如何在老年骨关节病研究中建立队列共享平台”“骨关节病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展望”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

在“老年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阶梯防治问题”中心议题中,欧阳宏伟教授作了题为“骨关节病分型和诊疗研究”的中心评述报告,唐小利教授、黄烽教授、童培建教授、陈红教授和翁习生教授分别以“赋能技术在骨关节病应用的态势分析”“老年骨关节炎的慢病管理与康复锻炼探讨”“中医药在骨关节炎早期防治中的前景与展望”“干细胞移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效果”和“从全球不同国家骨关节病的常用诊断标准比较来看早期诊断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

最后,在“老年骨关节病中的前沿交叉”议题中,由胡宝洋教授作中心议题评述报告,题为“干细胞与骨软组织再生的关系及器官打印的未来”,随后蒋青教授、胡磊教授、侯志勇教授、邓旭亮教授、王鲁宁教授、朱强教授分别以“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骨科机器人在骨关节病治疗中的展望”“骨折对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病的影响及如何早期防治”“材料磁电微环境促进骨缺损修复”“可降解锌合金在多尺度骨缺损修复中的优势”“AI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融合的智能诊疗决策研究-尤其在骨科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价值”为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经过开放式讨论,与会专家对骨关节炎已有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剖析了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进一步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积极寻求骨关节炎领域未来更多样的发展方向。会议共识和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卫健委和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香山科学会议由科技部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是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最高级别闭门研讨会,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并为学科和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供稿、摄影:第三医院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