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于2018年6月12日(星期二)下午14:40 -17:40邀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李毓龙教授做了题为《Constructing new genetically encoded norepinephrine sensors to spy on neuromodulation》的学术报告。
李毓龙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建立并完善筛选系统,开发了一系列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基因编码荧光探针工具,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生物体内检测。利用这些新开发的荧光探针,其研究团队正在与国内外的多个实验室合作,共同寻找神经科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答案。2000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物理/生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201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Richard Tsien(钱永佑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国任职于北京大学至今。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三个方面:G蛋白偶联受体;神经传递及调控;神经科学领域成像技术。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Biophysical Journal等发表论文多篇,并在Cell,Current Opinion Neurobiology等杂志发表特邀综述。
李毓龙教授生动形象的报告吸引了包括药理教研室、生化教研室、生理教研室等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李老师的报告中首先对钙离子荧光探针的发展史进行了科谱,而后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基因编码荧光探针工具GRABDA1在细胞内表达和在整体动物病毒过表达后对神经递质的释放的检测高灵敏度充分的实验证据做了深入细致的报告,报告中在整体动物的行为学能够高时空分辨率的生物体内检测,使在坐的各位师生倍感兴趣。通过此次李毓龙教授报告和学术交流,对生物物理的结合的前沿研究,即能够对现有的生物现象机制更新的认识和解释或者对其解决。李毓龙教授开发的荧光探针工具是一项先进的实验技术,解决了很多科研难题,因此会后与李毓龙教授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这将对我校科研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河北医科大学科技处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河北医科大学神经与血管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新药药理毒理重点实验室
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中心
2018/6/12
版权所有: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河北医科大学科技处 联系电话:0311-86266225 冀ICP备字05002885号